分类:行业动态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持续推进,冷链运输行业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的转变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国内新能源冷藏车销量同比增长71.03%(数据来源: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),数据测算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冷藏车销量同比增长将超过150%,
成为冷链物流市场增速最快的细分车型。
这一趋势的背后,是城市配送提速、政策鼓励与绿色供应链理念共振的结果。然而,新能源冷藏车的激增并不意味着冷链运输“无忧”,反而在智能运维、数据联通、远程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挑战。
新能源冷藏车激增背后,车联网提出更高要求
新能源汽车天生具备电控化、电子化程度高的特点,使其天然适配物联网系统。但冷链运输的复杂性,对车联网系统提出了比普通新能源车更高的标准。
以下四个挑战,正在成为冷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“关键卡点”:
01温控数据虽有采集,却难以“全程在线”
虽然大部分新能源冷藏车配备温湿度记录仪,但缺乏动态联网与实时上传能力,导致数据仅在终点可查,无法做到全流程监控与异常预警。
客户要求温控数据秒级可视,传统“事后查”已不满足需求。
缺失物联网闭环,运输风险仍由人工兜底,极易错过干预时机。
02车端信息孤岛,调度决策仍靠“经验主义”
新能源冷藏车搭载传感器众多,但各类系统(电池、电机、冷机、定位、温控)信息彼此割裂,缺乏统一平台融合分析,造成:
运营调度依赖人工经验判断,无法形成数据驱动模型;
缺乏AI算法支持路径优化、载重预测、运力分配等环节。
03异常监控反应慢,远程处置机制薄弱
冷藏车运输过程中如遇电量骤降、制冷失效、温区偏移等问题,一旦没有实时预警+应急机制,极可能造成高值货损:
多车运营场景中,管理者难以及时发现个体异常;
缺乏自动告警和远程干预机制,造成问题扩大化。
04数据合规压力增大,但记录留痕不完整
医药、生鲜、乳品等高标准冷链场景,越来越多客户与监管部门要求运输全程数据可追溯、温控合规留痕,但:
单车数据分散存储、难统一归档;
数据缺失、时段中断等问题频发,难以应对抽检与审计。
新能源冷藏车只是第一步,冷链智能化才是核心战场
冷链车队新能源化是一场趋势,但真正实现“可控”、“可见”、“可管”才是企业真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动态物联网将成为冷链行业的“第二台发动机”:
实现车—货—温—司机的四维信息同步
打通数据采集—传输—存储—分析—反馈的全流程闭环
通过AI算法辅助调度、预警等核心运营场景
斯沃德科技:助力冷链运输驶入“智联时代”
面对这些挑战,斯沃德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动态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,正通过“硬件终端 + IoT云平台”一体化方案,助力冷链车队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。
我们的系统可实现:
多温区实时监控与异常预警
车况、实时位置、路径等状态一屏掌控
全程温控轨迹合规留痕,打造一体化车队运营平台
新能源是开始,智联是方向。未来的冷链,不止于跑得更远,更要看得更清、控得更准。
上一篇:
无